Icon:1:5 風洞模型
汽車模型是夢幻座駕的縮影,許多車迷家中都有擺滿汽車模型的展櫃。
保時捷檔案館收藏了一系列特殊的汽車模型,它們並非精緻的玩賞物品,而是專業的研究素材。其中就有俗稱「白鯨」(Moby Dick) 的保時捷 935/78 的 1:5 比例風洞模型。作為眾多模型之一,它清晰展現出保時捷在車輛研發過程中一絲不苟的專業態度。
1960 年代末,賽車部門的專家就會利用微型車身,在車輛研發的早期階段獲取重要資訊,並將其納入後續流程。這有助於節省成本和時間。研發人員首先確定駕駛員、油箱和引擎位置等要點,然後繪製車身形狀,在幾週內就能製作出風洞模型。935/78 的風洞模型由玻璃纖維製成,重約 6 公斤、長 96 公分、寬 38 公分、高 24 公分。
由於當時保時捷還沒有自己的風洞,賽車工程師兼空氣力學家諾伯特·辛格 (Norbert Singer) 帶領團隊來到斯圖加特大學,在這裡的模型風洞中測試了 935/78 的車身外形。在那個年代,這是測試機密專案的唯一方法。為何選擇 1:5 的比例?這是由風洞尺寸決定的。一般而言,模型比例越大,測量結果就越精確,不過相對地,這也需要尺寸更大的測試設施,以便在模型周圍留出足夠空間,讓周圍氣流不會受到風洞外圍的影響。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便是跑車在雨中奔馳,車身激起水花的情景。
在實際操作中,模型風洞的強大風機將產生高達每小時 180 至 200 公里的風速,吹向測試台上按比例縮小的「白鯨」模型。測試台下設有特殊的風洞秤,車輪下的插銷與秤相連,這是一種能夠測量水平和垂直力的高度靈敏儀器,藉此測定阻力係數(cW 值)和下壓力係數(cA 值)。測試重點還包括前後軸之間的空氣動力負載分佈。
由於「白鯨」實車在模型完成後不久便生產完畢,因此空氣力學性能直接在賽車上獲得測量。在利曼 24 小時耐力賽中,「白鯨」憑藉低風阻外形設計,在 Hunaudières 直道上達到了每小時 366 公里的驚人速度。然而,這座 1:5 的模型並沒有被廢棄,1979 年,在研究人員構思進一步開發時,「白鯨」再次上陣。此輪開發的焦點在於對車尾進行重新設計。
從 1980 年代中期開始,保時捷在魏薩赫的自有模型風洞中測試 1:4 比例的模型。此外,保時捷還開發了全尺寸(1:1 比例)風洞設施,完全類比真實情況。2015 年啟用的全新氣動聲學風洞能夠提供更精準的結果,原型車固定不動,車下的滾動帶則會加速到每小時 300 公里的速度,以便模擬車輛下方實際的氣流,提供更準確的資料。時至今日,工程師仍會製作跑車和賽車的微型模型研究氣流,此外還會採用電腦氣流模擬作為輔助研究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