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夢者

當太空人遇上賽車手:歐洲太空總署的太空人馬蒂亞斯‧毛爾(Matthias Maurer)將於今年秋季飛往國際太空站。這是他與利曼總冠軍、記錄保持人以及跑車世界冠軍蒂莫‧貝恩哈德(Timo Bernhard)的對談,回顧兩人精采的追夢過程。兩個人、兩種使命──同樣的全心全意。

   

在薩爾蘭邦,人們經常仰望天空。因為在這個與法國接壤的德國聯邦州,空中不時有戰機飛行訓練。馬蒂亞斯‧毛爾和蒂莫‧貝恩哈德都是這麼望著天空長大,心中同時充滿著對科技與速度的憧憬。如今,一個成為了太空人,另一個則是賽車手。他們所從事的職業特點都是必須具有堅毅不拔的精神、高度的自我要求、強健的體能,並且與規模相當的國際團隊共事。兩人都明白,在某些情況下,必須仰賴精準的科技,也都必須承受極高的 g 力。這兩種職業中,與工程師保持無線電通訊,是唯一存活之道。

太空實驗室:

太空實驗室:

在欧洲航天局科隆分部,马蒂亚斯·毛瑞尔(右)向提莫·伯恩哈特展示按照国际空间站哥伦布实验舱一比一建造的模拟舱。

太空人

10 分鐘之內從靜止加速到時速 28,000 公里:歐洲太空總署的太空人毛爾即將在 SpaceX 的天龍號太空船上親身體驗這樣的加速度──就在獵鷹 9 號火箭的最前端。他身旁將圍繞著數百噸的高爆炸性燃料。太空船預定在 2021 年秋季發射,這將是任務中驚心動魄的一部分。升空後約 24 小時,他將展開在國際太空站上的任務,並投入大量時間在工作上。每位太空人分別在國際太空站停留約 6 個月,期間需在狹窄空間內執行 100 到 150 次實驗。毛爾擁有材料科學博士學位,他在無重力狀態下最喜歡做的事是研發新的金屬合金,有些合金能夠提升電動馬達或太陽能電池的效能。

「若有人失去了那條與太空站相連的細纜線,他就將成為太空垃圾。」 馬蒂亞斯‧毛爾
行前準備:

行前準備:

马蒂亚斯·毛瑞尔的宇航服专为失重状态而打造,但人类却不是。

毛爾本人也是個實驗項目。火箭發射之際,毛爾將年滿 51 歲。停留於太空站的半年內,他的骨骼老化速度會比在地球上快 30 倍。他解釋:「我們人類並非為無重力狀態而生。肌肉組織和免疫系統都會衰減,我的眼睛會出現問題。」視神經可能會受損。為了維持健康,每天的值班表上都有兩小時的運動時間,目的在於找出人類要如何在太空環境中保持健康、如何在月球 上生活並從那裡前往火星。 

2008 年,毛爾向歐洲太空總署申請太空人的工作。他是 8,500 位應徵者之一。 「我當時是一名科學家,而這份工作讓我有機會加入擁有最高科技的國際團隊。此外,我也深受這份工作的冒險成份吸引。」但他必須靜候通知。一直到了 2017 年,他才被錄取進入歐洲太空人團隊。他學會了如何替自己抽血和拔牙,也完成了洞穴和水底生存訓練。學生時代他便學會了英語、法語和西班牙語,現在又學中文和俄語,以便能與來自其他國家的同仁順利溝通,避免引發危機。

賽車手

馬蒂亞斯‧毛爾和蒂莫‧貝恩哈德在 2017 年相遇,地點是紐柏林賽道上的保時捷維修站。雙方立刻深入瞭解對方的專業領域。畢竟從一張素描畫可看出,毛爾的兒時心願其實是想成為賽車手;而貝恩哈德在 4 歲時,曾向身為業餘賽車手的父親和其友人表示,他也想開賽車。這位現年 40 歲的賽車手當時說道:「但我可不是像你們一樣只為了好玩!我要闖出一片天,而且要賺大錢!」從此,他未曾放棄追夢。歷經了卡丁車、方程式賽車後,他的父母看到他的決心,也全力支持他,從來不讓他感覺到家中經濟其實非常窘迫。他在 18 歲時先成為保時捷青少年車手,2002 年成為原廠賽車手。他心中有個遠大的夢想:駕駛保時捷贏得利曼 24 小時耐力賽總冠軍。和毛爾一樣,他也必須漫長地等待機會出現。

「將可預知的極限降低百分之一,風險就會減半。」 蒂莫‧貝恩哈德
精采回顧:

精采回顧:

提莫·伯恩哈特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和最危险的经历。

與前者相同,等待並不表示什麼都不做,而是每天不斷學習和訓練。貝恩哈德贏得了所有大型耐力賽的勝利:在戴通納、錫布靈,甚至在紐柏林北環拿下 5 次 24 小時耐力賽排名總冠軍。2012 年,保時捷重返耐力賽頂尖級別,他就是第一位加入陣容的車手,也經歷了開發先進利曼原型賽車保時捷 919 Hybrid 期間的所有挫折。團隊精神、克制自我不僅是歐洲太空總署的最高戒律,同樣也是貝恩哈德的過人之處。2014、2015 和 2016 年,利曼總冠軍對他來說近在咫尺,也終於在 2017 年奪下頭銜。在整個職業生涯中,他一直都是模範運動員,自身也不斷鑽研科技層面,以便更深入參與車輛調校。賽車手其實也是工程師的人體數據記錄器,隨時都能提供實用資訊。2018 年,他駕駛 919 Hybrid 原型賽車的進階版 919 Hybrid Evo,在紐柏林北環賽道創下舉世聞名的單圈紀錄:5 分 19 秒 546。他坦言:「那是我職業生涯中做過最危險的事。」


前進的動力

「首先是對駕駛的純粹熱愛」,貝恩哈德表示,「掌握卡丁車精髓、懂得甩尾、變得更快,之後就有了參加比賽的念頭。但一直到日後才領悟到最重要的一點:促使科技進步的意念。」他表示,很少人知道賽車運動為他們帶來的貢獻,好比一般煞車的品質、安全的塑料油箱、省油且能提升性能的空氣動力設計、高效率的渦輪增壓器,或是複合動力和電動車中精密複雜的能源管理系統。「隨著 919 Hybrid,我們進入了 800 伏特的技術領域,這項科技如今也已應用在量產的保時捷 Taycan 上。我們在電動方程式比賽中採用純電動力,並且在保時捷美孚 1 號超級盃裡測試可再生燃料。賽車運動肩負著推動科技進步的責任。」 

替未來嘗試各種科技,也是毛爾的動力之一。他以衛星為例:透過衛星的眼睛,我們可以觀察地球、做出氣象預測、進行導航和通訊。「不過,航太科技為地球帶來最永續環保的產品,是太陽能的應用。我們在太空中研發出這項技術,也持續在那裡進一步發展。」他補充道:「我們從衛星軌道上看去,形成地球氣候的大氣層,只是一絲非常細薄的藍色線條。我們需要更努力地保護它!」

不論是短跑、賽馬或是賽車,競賽是人類文明最原始的感動,也驅策著毛爾:「我們人類從未停止仰望天空,嘗試瞭解浩瀚宇宙。月亮可以讓我們學習到很多事物,它是地球四十五億年來的淨土。」他希望在未來的任務中親自踏上月球。他預測:「再過不到十年,人類將再次登陸此地。而且我們這次來了,就會留下來。」空氣、水和燃料,都將從月球上的沙土提取,這項科技之後也將應用在火星上。他解釋道:「往返火星一趟至少需要 500 天,而且太空船上只能攜帶生存必需品,若人類在抵達時沒有萬全的準備,那是毫無意義的。」

科技平台:

科技平台:

保时捷 919 Hybrid 为电动汽车带来突破性的认知。

勇氣

不論太空人或是賽車手,「魯莽」都不是正面特質,經過計算的風險才是。毛爾說:「在訓練時,重要的是認識到身體的極限,這樣才能在緊急情況下避開極限狀態。畢竟我是研究人員,必須能執行工作。」在升空和降落時,他也仰賴經驗做判斷, 「即使是在不受控的狀態下如子彈般進入地球大氣層,太空船也能承受得住。然而,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就必須短暫忍耐高達 9 或 10 g 的重力;正常狀態下,最大重力則是在 3.5 至 4 g 之間。由此看來,蒂莫在煞車和過彎時的側向加速度經常來到 5 g。」在國際太空站裡,他感到很安全,因為一切都受到監控。但若是在太空中漫步呢?「那就真的需要勇氣了」,這一點他非常瞭解,「這時,我與死神之間真的就只隔著一塊 3 公釐厚的壓克力板。其他同事們曾向我描述那一刻,他們在打開艙口時,會恐懼掉落,其實這在無重力狀態下是很荒謬的。然而,若有人失去了那條與太空站相連的細纜線,他就會成為太空垃圾。」 

貝恩哈德也很瞭解自己的風險。「我不是個膽大無畏的駕駛,而是偏向節省材料,著重策略。然而,為了駕駛 919 Evo 在北環賽道上創下佳績,我鼓起最大勇氣。從來沒有人做過這樣的事,所以也沒有現成的劇本。」他將這項壯舉稱為「老派跑道遇上高科技賽車」。極速:時速 369.4 公里。他坦承:「當時的氣氛非常緊張,我和團隊進行非常縝密的準備工作,將所有精力投注在這一圈上,結束後處於茫然狀態。」此時他所有的感官都已筋疲力盡,然而即便在這樣的極端時刻,他仍然沒忘記自己的教條:「將可預知的極限降低百分之一,風險就會減半。」正是因為他的這項能力,保時捷選擇他做為車手。

後續發展

實現終極目標之後,下一步呢?毛爾曾親眼目睹,同事們在完成任務之後陷入一種深淵,極度渴望下一次飛行。「尋找新的目標,也將是我的任務之一。我很想知道,這段經歷將會對我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貝恩哈德在他「自覺已到達顛峰」時結束了車手生涯。目前他的新角色是保時捷未來科技與電動車品牌大使。他傳授親身經驗,在自己的賽車隊中培養年輕人才。2018 年,他受毛爾邀請來到位於科隆的國際太空站太空人培訓中心,認識了國際太空站的各種太空艙。貝恩哈德興奮的情緒明顯感染了家中成員,因為大兒子保羅今年才 8 歲,已經想要成為太空人。父子二人預計在今年秋天到佛羅里達州,一同見證毛爾飛向宇宙。馬蒂亞斯‧毛爾和蒂莫‧貝恩哈德對年輕人留下同樣的衷告:保有好奇心、傾聽自己的內心、不畏懼任何事物;要先有夢,才能追夢。

Heike Hientzsch
Heike Hientzsch

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