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脉相承
在 20 世纪伊始,工程师费迪南德·保时捷 (Ferdinand Porsche) 奠定了一种技术与经营理念,这一理念坚定地传承至今。对自身根源的忠诚构成了这家公司持久成功的基石。
费迪南德·保时捷从一开始就坚信,竞争能够加速创新与 效率提升。

1893 年,费迪南德·保时捷...
...站在他出生房屋内自己安装的电气照明装置前,他给整栋房子都布了线。保时捷的历史始于电气化。在 20 世纪伊始,费迪南德·保时捷设计了他的第一批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
今天——在品牌创始人 1875 年 9 月 3 日出生 150 年之后——这段历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鲜活:高效的内燃机、创新的插电式混合动力以及纯电动跑车,三者共同奏响了时代的强音。
无论技术还是经营,费迪南德·保时捷很早就树立了标杆,为那些深刻塑造公司发展的设计与原则铺平了道路。始于他的事业,由他的儿子费利 (Ferry) 接棒传承:1948 年,他推出了第一款以家族姓氏命名的汽车——356 “No. 1” Roadster。自首款 356 问世以来,这家跑车制造商便与保时捷这个名字密不可分——这种持久性已成为其成功的核心支柱。
早在 19 世纪末,年轻工程师保时捷便致力于研究创新的驱动技术。1900 年在巴黎世界博览会上,他的名字开始为国际公众所熟知:他在那里展示了创新的 Lohner-Porsche 系统电动车,由轮毂电机驱动。

电气化开端:
1900 年,费迪南德·保时捷驾驶着一辆 Lohner-Porsche 电动赛车,这是他最早设计的汽车之一。他身后坐着雅各布·洛纳公司 (Jacob Lohner & Co.) 维也纳-弗洛里茨多夫 (Floridsdorf)工厂的经理卡尔·保拉尔 (Karl Paulal)。左上:1893 年,费迪南德·保时捷站在他出生房屋内自己安装的电气照明装置前,他给整栋房子都布了线。这位设计师更进一步,提出了将电力驱动与内燃机驱动相结合的想法。同年,世界上第一台功能完备的全混合动力汽车 Lohner-Porsche “Semper Vivus”(意为“永远充满活力”)诞生。他持续发展这一混合动力理念:Lohner-Porsche “Mixte”作为量产车型,旨在首次证明混合动力驱动技术的日常实用性。
然而,这项技术直到一百多年后才得以广泛应用。2010 年,这家跑车制造商以“Intelligent Performance”(智能性能)为理念,推出三款不同的混合动力车型,重新接续了公司创始人的这一遗产。
凭借 Taycan 和 Macan Electric 等纯电动系列,以及搭载高效混合动力和内燃机的车型,这家跑车制造商自此延续着通往未来出行之路。
早期基石:保时捷的 DNA
费迪南德·保时捷从一开始就坚信,竞争能够加速创新与效率提升。他通过尽可能降低空气阻力和减轻重量等方式来弥补性能上的不足。轻量化结构的一个著名范例是 Austro-Daimler ADS-R “萨沙”(Sascha),这是保时捷与其赞助人亚历山大·“萨沙”·约瑟夫·科洛拉特-克拉科夫斯基伯爵 (Alexander (“Sascha”) Joseph Graf Kolowrat-Krakowsky) 共同规划的小型车的赛车版本。1922 年,四辆原型车在西西里岛的塔格·佛罗热公路赛 (Targa Florio) 上首次亮相。其中两辆在首秀中便包揽了其组别的冠亚军。不久之后,这位工程师转至斯图加特的戴姆勒发动机公司工作——这既是职业上也是私人生活上的重大一步。即使在此期间,费迪南德·保时捷也按捺不住前往西西里岛参加塔格·佛罗热公路赛的热情。1924 年,由他主持设计的梅赛德斯增压赛车 SSK 在“1501 至 2000 毫升排量组别”中取得了令人尊敬的第 3 名。

团队协作:
1922 年,Austro-Daimler ADS-R “萨沙”在奥地利的大型赛事中首次亮相便创下最佳成绩。亚历山大·“萨沙”·科洛拉特伯爵站在车手查尔斯·贝塔克 (Charles Bettaque) 左侧,车右侧可见费迪南德·保时捷与儿子费利。“为表彰其在汽车制造领域的卓越贡献,特别是作为 1924 年塔格·佛罗热公路赛获胜赛车的设计师”,符腾堡皇家理工学院于 1924 年 6 月 4 日“授予费迪南德·保时捷名誉工程博士学位”。“Dr. Ing. h.c.”(名誉工程博士)至今仍自豪地存在于公司的名称中。
强劲的增压技术是保罗·戴姆勒的一项发明。保时捷成功地对其进行了改进。这里展现了这位设计师的另一个显著特质:他通常并非开创性技术的发明者,但他拥有远见卓识,能够发现正确的创新,并通过一支高水准的团队对其进行完善。半个世纪后,涡轮技术在保时捷的应用可形成一个直接的类比:该技术并非在公司内部发明(其首个专利可追溯到 1905 年),但在 20 世纪 70 年代,在保时捷的外孙费迪南德·皮耶希的领导下,它达到了应用成熟阶段。先是为赛车运动打造了 917,然后是为量产车打造了 911 (930) Turbo——恪守“从赛道到公路”的原则。这种技术转移从一开始就是这位创始人的核心思想——并且至今仍是品牌理念的核心支柱。自 1974 年起,Turbo 车型始终标志着每一代 911 的巅峰之作。

设计原则:
一辆 20 世纪 70 年代的 917,涡轮技术首次应用于此——这是公司创新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一个书写历史的家族
曾经规划的 ADS-R “萨沙”量产版,体现了一款面向大众的小型、轻量化汽车的愿景。早在 20 世纪 20 年代,保时捷就希望为每个人提供出行便利:一款经济实惠、能为全家提供空间的车。这个想法推动了他数十年,最终他与女婿安东·皮耶希 (Anton Piëch) 以及普福尔茨海姆 (Pforzheim) 的阿道夫·罗森贝格尔 (Adolf Rosenberger) 合作,试图在一个独立的设计公司框架内实现它。这家公司于 1931 年 4 月 25 日在斯图加特商业登记册中注册成立——正值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中。
持久的成功只有依靠一支紧密团结的团队才能实现。随着设计公司的成立,保时捷将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和工程师聚集在自己身边。他们几乎所有人都是从保时捷先前工作过的地方追随而来。他们通常终生忠于这位企业家和这家公司。例如卡尔·拉贝 (Karl Rabe),保时捷于 1913 年在奥地利-戴姆勒结识了他。拉贝最初在斯图加特担任总设计师,后来担任业务代表,最终成为总经理。直到 1968 年去世,他始终是费利·保时捷的亲密顾问。发动机专家约瑟夫·卡勒斯 (Josef Kales) 最初也来自奥地利-戴姆勒;弗朗茨·泽维尔·莱姆斯皮斯 (Franz Xaver Reimspieß) 也是如此,他 15 岁就在那里开始当跑腿小弟。而车身设计师埃尔温·科门达 (Erwin Komenda) 则是从斯太尔 (Steyr) 追随保时捷而来。直到 1966 年去世,他一直是车身部门的总设计师。家族凝聚力对公司同样起着关键作用。费迪南德·保时捷很早就让儿子费利参与到共同的工作中。这位年轻人对父亲的创造力充满热情:“他总是看到新的地平线。”他后来回忆道,“并不断创造出超越时代的汽车。”

技术杰作:
1937 年,这位工程师与发动机专家约瑟夫·卡勒斯在斯图加特克罗嫩大街 (Kronenstraße) 的设计公司内(上图)。1948 年,费迪南德·保时捷与儿子费利以及设计师埃尔温·科门达(下图,从右至左)站在有史以来制造的第一辆保时捷汽车——356 “No. 1” Roadster 前。
富有远见的设计
首批客户包括来自开姆尼茨的漫游者 (Wanderer) 公司。这家设计公司为这家企业开发了多款车型,其中包括一款后来作为漫游者 W21/22 量产的中型轿车。随后还承接了其他制造商的底盘和转向部件的开发订单。1931 年 8 月 10 日,保时捷为扭力杆悬架申请了专利。这是一个技术里程碑,至今仍在汽车制造中使用。
凭借来自摩托车制造商尊达普的一项订单,保时捷得以在 1932 年推进其心仪的项目之一:开发一款小型汽车。后置五缸星型发动机和流线型车身,使 Type 12 在今天看来就像是后来闻名于世的大众甲壳虫的鼻祖。设计师们随后为 NSU 公司开发的 Type 32,则成为首款采用后置水平对置发动机的汽车。
1933 年春,凭借来自汽车联盟 (Auto Union) 的一项订单,取得了突破:保时捷被委托设计一款创新的赛车。汽车联盟传奇的“银箭”(Silberpfeil) 赛车搭载一台 16 缸发动机,直接安装在驾驶员身后,从而实现了最佳的重量分配。这种设计结构在赛车运动中至今成功——并且贯穿了整个保时捷历史,体现在诸如 550 Spyder、914、Boxster 以及超级跑车 Carrera GT 等车型上。
小型汽车项目在 1934 年得以延续,当时保时捷从德国汽车工业协会 (Reichs-verband der Deutschen Automobilindustrie) 获得了设计和制造一款“大众汽车”的委托。他的概念设想了一款现代、流线型的四座车身,后置一台四缸水平对置发动机。这一驱动原理不仅在二战后在甲壳虫上实现了数百万辆的产量,也成为了 356 和 911 跑车的范本。这一技术常量至今塑造着品牌特性,并奠定了常青树 911 全球独特地位的基础。
到 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这家设计公司还额外发展成为一个研发和试验中心。第一批原型车诞生于斯图加特基勒斯贝格 (Killesberg) 保时捷庄园的车库里。但很快就需要更大的空间。1937 年 5 月,公司收购了斯图加特-祖文豪森区约 3 公顷的土地,并在此建立了第一家工厂——这便是当今保时捷股份公司的发源地。(另见第 68 页“传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几年里,儿子开始实现他关于一款跑车的愿景:这为 356 奠定了基础。费迪南德·保时捷团队的支持,使他得以在斯图加特对公司进行进一步战略性发展,并将设计公司扩展为汽车制造商。为当今这家全球性企业奠定了基础。
这一发展确保了长期的稳定,从而维护了至今仍构成企业文化核心的家族价值观与传统。如今,探讨例如费迪南德·保时捷在国家社会主义时期所扮演的角色等议题,对于保时捷公司而言,同样是一项理所当然且持续的任务。因此,这家于 1931 年成立的设计公司也被视为客户开发业务的起源,该业务自 2001 年起被整合至位于魏斯阿赫 (Weissach) 研发中心的保时捷工程集团 (Porsche Engineering Group GmbH)。这项曾经小规模起步的事业,如今在德国、捷克、罗马尼亚、意大利和中国的基地拥有约 1,700 名员工,继续发展壮大。其专业能力早已超越了汽车开发的未来前沿学科,并涵盖了诸如功能与软件主题等领域。
因此,即使在费迪南德·保时捷诞辰 150 周年之际,他的遗产依然生生不息——如同第一天那样与时俱进,面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