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哈——生于街头

这种 40 多年前始于纽约的青年文化,如今也在深深地影响着欧洲:嘻哈融汇了音乐,说唱,涂鸦,霹雳舞,时尚。与专业人士尼克·许尔斯(Niko Hüls,艺名:Niko Backspin)一起乘坐保时捷 Cayenne S Coupé 踏上 5,000 公里的欧洲嘻哈探索之旅,进入一个充满创新,节奏,感性和智慧的精神世界。

  

保时捷 Cayenne S Coupé
燃油消耗量 市区:11.5–11.4 升/100 km
郊区:8.2–8.0 升/100 km
综合:9.4–9.2 升/100 km
二氧化碳排放量 综合:216–212 克/km (截止到 06/2020)
所有杂志中出现的技术数据可能会因为市场不同有所差异。

公路旅行
柏林 - 阿姆斯特丹 - 哥本哈根 - 伦敦 - 巴塞罗那 - 巴黎

座右铭
嘻哈是街头文化的传声筒

汉堡杂志《Backspin》主编、欧洲嘻哈界专家尼克·许尔斯一直以来的梦想是“重新讲述嘻哈音乐的历史。与保时捷的合作让这个梦想变为了现实。”通过采访嘻哈界多位艺术家,诞生了丰富多彩的视频报道和这部包罗万象的纪录片。

乔西·米勒(Josi Miller)

城市
柏林 - 德国

座右铭
嘻哈是激情

生于莱比锡的她在少年时发现了黑胶唱片的魅力。她学会了混音, 搓碟和其他打碟技巧。“一开始我常常觉得,我收到演出邀约是因为我的性别。只有少数人真心关注我的 音乐。”她回忆道。现在,米勒定期在夜店演出,并为同行说唱歌手在巡演中担任 DJ。自 2016 年以来,她一直与同事海伦·法尔斯(Helen Fares)合作制作了一档名为“知心密友”(Deine Homegirls)的播客。两人在节目中与嘉宾漫谈音乐和社会话题,一切忠于节目宗旨:“学无止境。总会有你还不知道的搓碟手法。一切都 在不断地发展。”

在名为《Back To Tape》的第一部纪录片中,他走访了慕尼黑,斯图加特,海德堡,美因河畔法兰克福,汉堡和柏林等德国嘻哈中心,而在续集中,他将“版图”迅速扩展至整个欧洲:阿姆斯特丹,哥本哈根,伦敦,巴塞罗那,巴黎。

库尔·萨瓦斯(Kool SAVAS)

城市
柏林 - 德国

座右铭
嘻哈是家

这位“说唱之王”  (许尔斯左边)自 30 多年前起就玩起了说唱。作为柏林传奇音乐品牌 Optik Records 的前主理人,他曾为许 多年轻说唱歌手提供了平台。2011 年,他凭专辑《Aura》首次荣登唱片榜首位。“作为一个难民的孩子,嘻哈对我而言意味着故乡。”他说,“嘻哈向我传达了许多人生道理,也就是为人处世的道理。”

“嘻哈意味着故乡。” 库尔·萨瓦斯

这一次,许尔斯重回街头。他说道:“我们想表现的是,不同地区的人们如何通过同 一种文化被联系在一起。”这张嘻哈人脉网在每一次采访中成长壮大。第二部即刻启航,标题是:《Back 2 Tape》。一语双关的标题既是呼应又是点题。

埃德森·萨巴霍(Edson Sabajo)

城市
阿姆斯特丹 - 荷兰

座右铭
嘻哈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这位 DJ 和制作人也是阿姆斯特丹运动鞋潮牌 Patta 的联合创始人。他对嘻哈的喜爱始于八十年代中期:“我们那时候还在听麦当娜和库尔伙伴合唱团(Kool & the Gang)。一夜之间,乐坛上出现了一种不同的节拍。此后不久, 嘻哈就有了一批忠实的拥趸。那时候没有细分成涂鸦,打碟,霹雳舞或是说唱。什么都有。每个人都尝试了各种不同的流派,我也一样。”在阿姆斯特丹,许尔斯还遇到了说唱及 R&B 歌手 皮特·菲利(Pete Philly)

许尔斯知道,人们对嘻哈的认知,通常局限于所谓匪帮说唱歌手的简单挑衅。正是因为这样,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叙述还原出更多嘻哈音乐的真实样貌。这一当今的国际性青年文化,于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诞生于纽约的布朗克斯区。彼时,纽约经济萧条,布朗克斯区酝酿着不安。街道上充斥着垃圾、贫穷和衰败。帮派犯罪统治着日常生活。嘻哈虽部分取材于这种生活环境,但又将自身从这一氛围中解放出来。布朗克斯青年以崭新的方式进行着全新的交流。最初,涂鸦艺术,说唱,霹雳舞和打碟彼此间并无关联,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它们在与街道上弥漫的破坏力进行创造性的竞争。

拉斯·帕德森 (Lars PEDERSEN)

城市
哥本哈根 - 丹麦

座右铭
嘻哈是对建筑师的尊重

这位丹麦人(许尔斯左侧)是哥本哈根城市艺术研究所的负责人,他与同事彼得·斯肯斯韦德(Peter Skensved) 共同策划了一个在欧洲范围内独树一帜的项目:一面  470 米长,名为“Evolution Wall”的涂鸦墙。作为丹麦首都的官方涂鸦项目,它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力,持续记录着涂鸦艺术家眼中当下的流行和发展。在另外一个地方, 《Back 2 Tape》也在拥有了自己的涂鸦。

掀起第一波说唱浪潮的所谓旧学派说唱,吸引了全世界的评论家和年轻人。但是它仍然主要局限于美国。直到八十年代末,随着以 RUN DMC 及 Public Enemy 等美国团体为中心的所谓新学派说唱诞生,欧洲发生了对说唱的独特创新。最早的说唱组织通常起于青年聚集地,这其中包括来自海德堡的 Advanced Chemistry 及来着斯图加特的组合 Kolchose。这些早期艺术家旨在通过最少的设备和优秀的创意来获得最大效果,这种方式让人联想到那些从车库里走出来的创业者们。

苏尼·佩特森(Sune Pejtersen)

城市
哥本哈根 - 丹麦

座右铭
嘻哈是灵魂

这位来自弗伦斯堡(Flensburg)的德国人过去近三十年来一直居住在丹麦哥本哈根市内一个名为克里斯蒂安尼亚(Christiania)的国家非正式许可自治社区中。这位专业舞者是霹雳舞比赛“Floor Wars”的组织者。这项赛事是当地文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全心全意的专业街头舞者,还是来自不同种族或阶层的家庭,都可以享受这项比赛。在德国,“Flying Steps”舞团在演出中使用巴赫的古典音乐,并在其舞蹈学院传授满足各类老少人群的舞蹈形式。

最初,欧洲嘻哈音乐试图笨拙地模仿美国俚语,但很快,艺术家们便开始对他们自己的语言进行深入研究。这是一种结合自写押韵、采样技巧和自我主张的多元文化融合,而且在说唱歌词里反映市郊生活的真实状况。

Apex Zero

城市
伦敦 - 英国

座右铭
嘻哈是哲学

伦敦是欧洲之旅的特殊一站。受雷鬼和斯卡舞的影响,这里很早就发展出其独特的音乐气质。除了英伦说唱的始祖罗德尼·P(Rodney P)之外,《我是嘻哈》(I Am Hip-Hop)杂志的主编,身处受到加勒比文化影响的布里克斯顿(Brixton)区的 Apex Zero 同样拥有话语权。“重要的是,嘻哈给人们带来了一种看世界的角度,无所谓出身。”他说,“嘻哈让我知道了我是谁。这是一种让人们互相联结的文化。”对他来说,嘻哈总是开放且多元的,但嘻哈也受到了文化过度商品化的威胁。“但是好嘻哈仍然可以生存。”与他一样,罗德尼·P 也强调了自嘻哈出现早期以来就存在的社会承诺:“无论年长或年轻,贫穷或富贵,黑人或白人,嘻哈以及其中的内涵将人们彼此相连。年轻人经常问我,谁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说唱歌手。但是正确的问题应该是:谁是有史以来最重要的跨时代 MC,谁在音乐方面造就了最深刻的正面叛逆力量?”

“嘻哈让我知道了我是谁。” Apex Zero

法语、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的嘻哈乐变体应运而生。这一新的青年文化成为了一种四海皆通的语言。个人不再孤立,而是成为 一个伟大全球构想的一部分。

El Xupet Negre

城市
巴塞罗那 - 西班牙

座右铭
嘻哈是爱

这只黑色奶嘴是西班牙最重要街头艺术家的标志。在巴塞罗那,El Xupet 讲述自己如何发现了绘画的魅力。作为一名地下创意工作者,如今的他仍继续在创作中表达着自己自由奔放的朋克态度。借此,他在艺术史上开辟了新的天地:“今天的莫扎特不会弹钢琴,但会磨盘打碟。达·芬奇也不会在画布上绘画,而是在混凝土上创作。”Falsalarma 团队也成立于在巴塞罗那,从艰难的郊区环境中脱颖而出——并得以出现在《Back 2 Tape》中。

举世闻名的柏林霹雳舞团体“Flying Steps”的米克尔·罗斯曼(Mikel Rosemann)说:“无论你是与年轻人一起参加工作坊,还是想进军世界舞台,这都没有关系。”《Back 2 Tape》中的许多欧洲人物都受到 80 年代初美国根源的影响。而 80 年代之后,嘻哈音乐不断经历更新。年轻的丹麦嘻哈组合Gebuhr 说:“只要找对感觉(vibe),年龄无关紧要。”这里所说的感觉代表着心情,信念和内心。来自伦敦的 Apex Zero 补充道:“嘻哈文化已经有 40 多年的历史了,它不断征服着一代代年轻人。嘻哈只属于年轻人。尽管现在有许多须发已然斑白的中年人也 仍然热衷于这一文化。”

Lord Esperanza

城市
巴黎 - 法国

座右铭
嘻哈是民主

23 岁的西奥多·德斯普雷兹(Théodore Desprez)在法国音乐界已经颇为成功。围绕贫民窟的唱词并非他的兴趣所在。他喜欢的是在音乐中引经据典,同时批评政治。他解释说:“父亲经常带我去古典音乐会和读书会,这对我的音乐产生了影响。”尼古拉斯·库图里厄(Nicolas Couturieux)是《Back 2 Tape》旅途中的另一位巴黎嘻哈明星:作为城市艺术策展人,他将涂鸦带进了博物馆。

《Back 2 Tape》一路穿越欧洲,让人感受到嘻哈的整体精神。自我对于个人创作生涯可能很重要。但是,如果没有对“我们” 的明确承诺,是无法取得成功的。来自阿姆斯特丹的资深 DJ,运动鞋设计师埃德森· 萨巴霍对此深信不疑。年轻的法国说唱歌手 Lord Esperanza 也认同这个观点。宗旨只有一个:“你的出身、肤色和性别认同都无关紧要。”

座右铭
嘻哈是文化

无可否认,自其伊始,嘻哈音乐就孕育出了罗克珊·尚特(Roxanne Shanté),“胡 椒盐”(Salt ’n’ Pepa)和劳琳·希尔(Lauryn Hill)等出色的女说唱歌手。然而,女性形象至今仍然被大男子主义和性别歧视的阴影所笼罩。《Back 2 Tape》也没有忽略这项亚文化的这一方面。柏林活动家米里亚姆·达沃德万迪(Miriam Davoudvandi,艺名 DJ Cashmiri)说:“女权主义和嘻哈音乐并不互相排斥。”播客主持人,莱比锡云说唱歌手特雷特曼(Trettmann)的巡演 DJ 乔西·米勒补充说:“一方面,在音乐会和音乐节上活跃的女性太多了,性别问题不再是一个特别的议题。”另一方面,这两位女士都认为还有很多必须改进的地方。她们的信条是:“坚持出场,坚定立场”。

尼克·许尔斯探索嘻哈世界的旅程暂时结束了。他梦想着在《Back 2 Tape》精彩的最终集中探访美国的嘻哈先驱。在与库尔·萨瓦斯题外闲谈保时捷的优势时,他回想起保时捷创始人费利·保时捷的名言:“最初我四处寻觅,但找不到我梦寐以求的汽车。因此,我决定自己创造它。”尼克·许尔斯对这种相似的心路历程感到兴奋:“嘻哈也是一个自我构筑的梦想。而且也同样是一个征服了全世界的梦想!”

挚友
Back 2 Tape


纪录片《Back To Tape》及其欧洲续集《Back 2 Tape》的流媒体版本可在  newsroom.porsche.com/backtotape.  此外,我们还在 Instagram 频道  @porsche_newsroom 推出相关主题。

Ralf Niemczyk
Ralf Niemczyk